仙茅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方邦江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经验 [复制链接]

1#
刘*连讲hpv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jzkbdfyy/210901/9392491.html

不明原因发热是指体温≥38.3℃,发热时间持续≥3周,经≥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者。经典发热待查的病因众多,可以归类为以下4大类:感染性疾病、肿瘤性疾病、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和其他疾病。尽管医院中,经过一系列诊断技术,仍有15%的发热待查病人始终不能查明原因。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治疗,更是临床一大难题。

方邦江教授是首届国家中医药领*人才“岐*学者”、国家教育部“长江学者特聘教授”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、上海领*人才、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,从事临床30余年,对运用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经验丰富,在治疗不明原因的发热上见解独到,疗效确切。

方邦江教授认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。外感发热多发生在感受外邪后,其起病一般较急且病程较短,体温常较高,发病初期常伴有恶寒、咳嗽、脉浮等表实证,多与感染性疾病有关;内伤发热与阴阳失调、情志失调、气血损伤等因素有关,其起病一般较缓,病程一般较长且病情易于反复发作,体温常较低,病情有虚实之分,多与肿瘤、风湿免疫性疾病等相关。方邦江教授认为不明原因发热的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。

1.主张“三维辩证观”、“三通疗法”、调和阴阳

方邦江教授主张运用“外感热病三维辩证观”,它是涵盖病期、病位、病性的辨证观,根据疾病所处的阶段、部位及其本身的性质提出相应的治疗,全方位地、立体地针对疾病的方方面面。方邦江教授创“三通疗法”,即通过发汗、通利大小便以泄热。病之初起邪在表而不从外解,必致热结阳明,邪热蕴结,化燥伤阴,就应及早运用下法,表里双解,内外并调,迅速排泄邪热疫*从大小便排出。他还主张病在卫分时应兼清气,病在气分时应兼凉血,指出在治疗时需护脑、护津、护胃。临证时注重调和阴阳,使阴平阳秘热退而愈。治疗阳虚致热时常常运用麻*细辛附子汤加减。《伤寒论》中记载“少阴病,始得之,反发热,脉沉者,麻*细辛附子汤主之”,方中麻*发汗解表,细辛祛风散寒,附子温肾助阳,共奏温阳解表之功。元阳是先天之本,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,脏腑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有赖于元阳的支持,因此临证时尤其注重补肾阳,药物常以仙灵脾、仙茅补肾壮阳,配以山药与枸杞子育阴涵阳以防仙灵脾仙茅温阳之力峻。阴虚致热时,方邦江教授以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”为则,治以滋阴潜阳清热,同时结合病位辩证,分清脏腑病证。因阴虚总离不开火旺,故常配以清虚热药物。

2.善从“气”论治

“百病生于气”。方邦江教授认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常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,即有气虚,在治疗时强调提高免疫力。张仲景曰“四季脾旺而不受邪”,又“人无胃气曰逆,逆则死”,说明免疫力常与中医所说的脾胃功能有关,补脾胃气可提升人体正气,增强机体免疫力,提高机体抗邪能力,又可防病深传。方邦江教授指出气虚不仅在于气不足,营卫失和也是重要原因,营卫二气在调控体温中有重要的作用。《内经》指出“火位之主,其泄以甘”,“热淫于内,以甘泄之”。李东垣以甘温除热法,创“补中益气汤”治疗气虚发热得到良好的效果。方邦江教授同样倡导“火郁发之”,因势利导、鼓动正气,用性味甘温的方药补气升阳来治疗发热,充分体现了“虚者补之”、“劳者温之”的治则,同时重用*芪益气固表。方邦江教授*芪最大剂量可用至g,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*芪含有多糖、疳及微量元素等成分,能促进抗体、IgG的生成,促进白介素-2的表达,诱导干扰素生成,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NK的细胞*活性,增加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,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,*芪对多种细菌和病*具有抑制作用。临证时方邦江教授常以*芪配伍升麻、防风、桑叶等,*芪配伍升麻,功能透邪解*,益气升提;*芪伍防风,*芪抵御外风,益气固表,防风解表祛风,两药合用祛风而不伤正,固表而不留邪;*芪配伍桑叶时*芪固表止汗,桑叶疏风清热,两药合用可轻清虚热。

3.重视痰、瘀致病

方邦江教授认为发热日久必瘀,常易夹痰。发热日久气机不畅,血运受阻而致瘀,内伤脾胃,运化失常,致水湿停滞,郁而化热,发热特点呈现痰湿、瘀血证候。《湿热病篇》“湿热之邪不自表而入,故无表里可分,而未尝无三焦可辨”,说明发热与三焦功能密切相关。若见痰湿阻遏,方药佐以达原饮开达膜原、祛湿化痰。当湿阻证候存在时应当分清楚湿热轻重,顾护脾胃,同时应避免损伤阳气,并调畅气机。血瘀致热的特点是发热多以夜间为主,且伴有身体部位有固定痛处或肿块,舌青紫或有瘀点,脉弦涩。方邦江教授认为在治瘀时应当顾护正气,或攻补兼施,不可一味清热活血化瘀。疾病后期可出现痰瘀互结之侯,治当祛瘀化痰。

4.重视单味药的主导作用

方邦江教授在治疗不明原因发热过程中,不仅参古酌今,立足于辨证论治,亦对单药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潜心研究,疗效甚佳。现列举以下几味常用药。大*:味苦,性寒,归脾、胃、肝、大肠、心包经。大*可泻下攻积,凉血解*,清热泻火,利湿退*,逐瘀通经。方邦江教授指出生大*苦寒,功专于泻下攻积,泻热通便,能入血分,熟大*性缓,善清热利湿,收敛止涩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*不仅能泻下通便、健脾、利胆,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,对各种细菌及病*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方邦江教授以大*峻下清热、泄腑实热,可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卫气同病时症见高热、烦渴大便秘结等症。附子:味辛、甘,性大热,归心、脾、肾经。附子功能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“治三阴经证,及阴*伤寒,阴阳易病”。附子可温补心肾,为温经散寒扶阳之品,方邦江教授多用其治疗阳虚发热。方邦江教授指出附子可增强心肌收缩力,提升心率,升高血压等作用,在治疗阳虚发热时取其温肾助阳之功。石膏:味甘、辛,性大寒,归肺、胃经。石膏生用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,煅用敛疮生肌,收湿,止血。《名医别录》云“除时气,头痛身热,三焦大热,皮肤热,肠胃中膈气,解肌发汗,止消渴烦逆,腹胀暴气喘息,咽热”。方邦江教授以生石膏配伍大*直泄经腑实热而存阴,减轻热势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膏通过降低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、增强机体杀菌免疫而达到清热、抗菌的作用。羚羊角:味咸,性寒,归肝、心经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羚羊角具有氨基酸、无机元素,具有解热、抗惊厥、癫痫、抗菌、抗病*的作用。运用羚羊角粉不仅可治疗发热症见肢体抽搐、弓角反张、烦躁不安等肝风内动证,还可治疗肝阳上亢证见头痛、眩晕等及其他各类脑病重症,血热伤络之衄血、斑疹、疮疡肿*等。无论外感或内伤,凡出现发热均可运用。

方邦江教授

专家门诊时间:周一上午,周二下午

特需门诊时间:周四上午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